|
雪松,被尊为南京的市树,莅宁之人,大多要观瞻一下雪松与作为市花的寒梅。南京总统府邸两株比肩的雪松,可谓观赏的典范。其虽同时从遥远的印度迁徙而居,却一株伟岸钻天,一株瘦小羸弱。同长子超楼前,伟岸者更显伟岸,羸弱者愈益羸弱,在讲究对称的国人面前,顿失美感。而另一处枯了半壁的参天雪松,朽败枯槁与绿意盈然在同一株病树上相互争斗。虽半树枯枝,却给人满眼苍凉,颇令我感到这树种的金贵和长之不易。原本无辜的树木,却要强加以贵贱的分野,这是人的悲哀还是树的悲哀?
/ i+ N0 F0 a K, ? 我倒更喜欢南京土生土长的各色乔木,它们虽非名门望族,却满身洋溢着江南浓郁的气息!是它们真正妝饰了南京美丽的视野。绿意袭人的南京树随处构筑着清爽的荫凉,既不拘于宫墙,也难宥于豪门。仔细端详这些树们,竟都不择地而生,似乎只要有土壤,它便要扎根,只要有空间,它就能延伸枝桠,从不浪费每一次生存的机会。骄阳当空,它绿的更为浓烈,绿的恣肆和泛滥。最值得留意的,是满身苍桑的老树,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虽风刀霜剑遍体,然精神分外抖擞。从它的每一片叶子上,都能读出一些历史故事。每一棵树,都深藏着一个久远的南京!
G$ J+ f# y. e" |2 f" _5 X* H. l, b 南京没有大都市固有的喧闹和嘈杂,倒显出一派清丽和宁静来,这在当今的中国是很少见到的。这种氛围的营造,我想应归功于这一群群的参天古木。面对这些浓缩的岁月,挽留的历史,有谁还能在此浅薄地鸹噪起来呢。源自于此的民风和南京的气质,清晰地裸露出中华古老文明的血脉。大度而亲和、睿智且深邃,一种温馨的人情味,在人际间弥散流淌。然喧嚣和浮躁似乎成了当代中国城市的共同主题,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的两只皮鞭,驱赶着大大小小的城市发酵膨胀。就拿旅游来说,游历名山大川,观赏世间胜景,早已不是达官贵人或者雅人绅士之举了,大多数老百姓,逐渐成为今天的旅游主力。故尔世界范围内,旅游形成了产业。旅游产业的GDP贡献率呈现出一种只攀不降的强劲态势。从中牟利,经营旅游生意的商人,钱包憋得越来越大。各国政府以及各行政地域的公共权力机构,都在争先恐后地把旅游当王牌来打。发放“世界遗产”标签的国际组织也门庭若市,忙得不亦乐乎。而散布于地球村的各色景点,竟纷纷开始涂脂抹粉,刻意修饰打扮起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景致越来越少了,把媚态当卖点,向游人骚首弄姿,逢迎游人口味最后又倒了游人胃口的风景越来越多了起来。
7 d1 w. }; P( T5 \' H( [3 A9 B9 _ 见微知著,这既是艺术表现倍加青睐的独特视角,也是体现效能的一种认知方式。无论是智能启悟上的浅易之开端,还是欣赏中的佳境之渐入,都离不开细节。所谓匠心独运,无一例外都是从细节处展开和从细节处获得最终体现的。我所认识的南京就是这样。南京十字路口,同交通灯一起悬挂的,竟然是大出交通灯几倍的红绿灯切换时间显示牌,这醒目而闪烁的数字,用近乎夸张的尺幅,对人流和车流传递着一种温馨的关注。溫馨的提醒成为这儿主要的着眼点,命令式的红绿灯反倒是这里次要的东西了。夜幕下的公交车,身上亮着夜光的线路号,对乘客又是一种暧意融融的问候。想想自己的蜗居,好歹也落脚于一座省会规格的城市,每至夜晚,公交车竟考起了乘客的目力和体力。目力欠佳者,只好用耳朵辨认车次;体力不支者,大多在车道上冒险守侯。报号的车喇叭和司机的脾气一样,常常莫名其妙地和乘客叫劲,遭罪的自然是些耳背眼花、步履蹒跚的老人。似乎马路上呈疯狂状的豪车,要比金陵多出几倍。而洗浴、桑拿的霓虹灯比路灯还多还亮,这些光柱下亮相的都是些最奢侈的装璜、最壮丽的楼盘、最牛的坐轿。变着法儿作乐的主儿充塞其间,并为繁荣作出了具有时代痕迹的定义。而人文关怀的字眼儿,还得把报纸每天的头版撑破……。同一蓝天下,差别竟如此之巨大。 5 x0 E8 O7 p" U- I
也许,在大多数高福利国家,大多数国民都安心于自己的平民角色。即便是总统,也总有下台做平民的一天,即便是在位的总统,总统之贵也不会扫尽他做平民的所有旮旯。眼下,由于经济欠发达缘故,做我们平民的人,都是彻头彻尾的贫民。贫民稍一有钱,他就迫不及待地要摘平民的帽子,伺机择木而栖,惶惶然向风水宝地大踏步进发。他不把平民当做恶梦,就要把平民当做瘟疫。传统文化刻意雕琢的精英意识,使国人内心浮夸焦躁和急功近利。没有经济地位,文化和政治恐怕也成了一截高墙。那位在秋风吹破的茅屋前喊哑了嗓子的杜甫,回应他的最终还是阵阵秋风。这种冰凉的历史回应,如秋雨洞穿了无以数计的时间顽石。至今,我们耳畔还在回响着这种撞击的沉重声音。而一位靠银子坐上县丞交椅的无赖,虽然胸无点墨,却能一呼百应,令治下百姓敬畏万分。 & W5 G$ \ e. `! q0 F, m2 N/ ]5 r
而南京,却扶助一位牧童实现了他牛背上的皇帝梦。当这位牧童落泊到了无牛可牧的境地时,无奈的十七岁竟穿上了纳衣,靠化缘和乞讨度日。这个地地道道的无产者,可谓遍尝人间因穷困带来的屈辱和辛酸。按照当代经典作家的革命学说,朱元璋革命意志的坚定和彻底是丝毫勿庸怀疑的。不因自己寒微的出身泯灭问鼎皇权的斗志,这位从农舍里走出的革命家,不仅推翻了异族残暴的血腥统治,而且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朱姓王朝。这对君权神授岂非是一个绝妙的嘲讽!在封建意识形态的泱泱大地上,来了一场风卷残叶的涤荡。朱元璋成长于社会的最基层,对社会层层高塔所积聚于底层的重压,有着切肤之痛。在平民群体中,他的赤贫、艰辛几乎走到了极致。作为南京皇城中的第一位布衣皇帝,朱元璋堪称平民人生奋斗的典范。想起热衷于推崇血统论的刘备,喋喋不休地四处宣扬自己的皇冑血缘。殊不知,追溯到其作帝的刘姓老祖,也不过是个游手好闲的市井无赖,与贵族无半点瓜葛。也正是这刘邦,却敢于斩蛇杀吏,操戈击秦。迈着一付泥脚,径直踏上了皇帝的宝座。刘邦,可谓中国第一位彻头彻尾的平民皇帝。辉煌的汉家天下,让平民的革命性,在位高九重的皇冠上首次放射异彩。在大风起兮云飞扬的乱世之下,把王侯将相之种烹上了餐桌。然刘备的复国宏图,不外乎靠了些近于行骗的伎俩,大唱高调,掩盖的只是他自己要尝尝皇帝滋味的图谋罢了。仰仗了当时奴役平民的主流文化,愚弄视听,刘玄德诲人不倦地贩卖王公贵族本有种的历史破烂。虽然最终也偏安一方,三分天下,毕竟是开国刘邦的精神背叛,故尔其堪称一位窃国的高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