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 小时前 |
---|
签到天数: 238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STRONG>根据工信部下发的相关政策,如果试行良好,携号转网将于明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BR></STRONG>另据知情人士最新透露,在 天津、深圳两地的携号转网试行工作中,将实施“非对称管制”措施,即中国移动用户可携带号码转至其他运营商处,而其他运营商用户则无法携号转网至中国移动,“未来甚至会出台更多非对称管制措施以改善目前的竞争格局。”<BR><BR>! A& V; v( h# i; t$ M
<P>受此消息影响,中国移动(00941.HK)昨日股价大幅跳水,下挫5.3%,报收77港元,已经跌穿80元关口。实际上,近段时期以来,中国移动股价一直处在“震荡期”,在8月27日至9月5日的7个交易日内跌幅超过15%。 <BR><BR>业界有分析认为,新一轮电信重组带来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加剧,尤其是非对称管制措施的出台,将影响中移动未来的经营状况。但也有不少投行却认为,业界对中移动前景的分析过于悲观,手握当前移动用户70%的市场份额,中移动2至3年间的优势仍然明显。 <BR><BR>非对称管制改善竞争失衡局面 <BR><BR>据接近工信部人士的说法称,工信部此次在津、深两地试点携号转网已经酝酿已久,相关规则还在细化之中,不排除在10月份再次进行调整,但通过非对称管制措施改善目前竞争失衡局面的思路不会变,“届时,或许有更多非对称管制措施出台”。 <BR><BR>目前,非对称管制的具体措施主要集中在市场份额限制、单向携号转网、资费限制、网间接续、市场准入等方面,当年中联通刚刚推出移动通信服务之时, 就曾获“可低于竞争对手10%定价”的非对称管制政策扶持。业界分析师沈子信认为:“在目前各家资费价格区别日趋不明显的情况下,单向携号转网的效果将更 为明显。” <BR><BR>国信证券首席分析师严平表示,非对称管制措施将减小中移动现有用户的转网成本,削弱其2G号段相对高端的品牌形象,而新电信、新联通将运用全业务 运营的优势进行“捆绑”式销售(移动+固定+宽带),这将使中移动在未来中高端用户市场的争夺过程中处于劣势。尤其电信方面近期在C网建设上动作频率明显 加快,“利用非对称管制措施,为C网吸纳更多中高端用户将是中移动最不愿意见到的局面。”有业界分析师如是表示。 <BR><BR>中移动方面显然不愿意看到非对称管制,其总裁王建宙日前表示,中移动已经承担了大量的责任和财务的负担,相当于已经受到非对称管制,包括建设TD-SCDMA,以及重组铁通后,铁通的400亿元人民币的债务和村村通工程等。 <BR><BR>尽管中移动对于非对称管制难言“情愿”,但业界分析普遍认为,津、深地区的“试验”已经事实上拉开了“非对称管制”时代的帷幕,未来3至5年间, 新联通、新电信将获得更优厚的发展空间。在今年5月工信部发布的电信业重组公告中也曾明确指出:“将在未来一定时期内采取必要的非对称管制措施,促使行业 格局向均衡发展。” <BR><BR>短期内难扭“乾坤” <BR><BR>但非对称管制措施是否能在短期内扭转竞争失衡的局面却为业界怀疑。分析师付亮认为,在传统的2G通信时代,移动通信市场的用户规模已经接近饱和,中移动的优势已经难以撼动,而且目前的非对称管制措施只是试行阶段,具体措施也局限在“单向携号转网”一项,其效果将打折扣。 <BR><BR>之前的一项调查表明,表示希望在电信重组后携号转网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七成左右,其中表示愿意转网到移动的用户占比超过47%。尽管单向号码携 带限制了其他运营商用户转网中移动,但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分析认为,非对称管制措施仍需“组合拳”,韩国实施非对称管制措施之时,曾明确限制SK电讯的市场 份额,而我国的实施思路是要“合理配置现有电信网络资源,实现适度的竞争格局。” <BR><BR>根据7月份三家运营商各自公布的运营数据,中移动用户占整个市场用户份额的70%左右,用户规模达到4.15亿户,且增长仍然强劲,在新增移动用 户市场中,中移动占比93%。反观中联通的GSM用户规模目前只有1.3亿户左右,而CDMA用户则开始出现负增长,总用户规模不到4300万户。 <BR><BR>记者从广东联通了解到,目前其经营压力依然较大,受漫游资费下调的影响,广东联通上半年收入下滑2个亿,而在近期,广东联通也调整了部分地市公司的领导人选,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市场经营能力。 <BR><BR>根据国信证券的分析报告,中移动目前已经占据了80%-90%的中高端移动用户,其规模优势和很强的市场执行能力仍然能够保证其应对非对称管制措 施所带来的“风险”。国泰君安证券也指出,受到承建TD-SCDMA网络和非对称管制所带来的压力,中移动短期内营运盈利将下降,但是长期看来,巨大的增 量市场用户和增值业务的提升将提高营运利润。</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