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熟人”频作案,骗你没商量
" `" c$ m0 L$ B$ S- L4 Z7 j9 F' v" A U8 p
今年3月20日、21日,武汉某高校连续发生两起陌生人进入学生宿舍,和学生套近乎,骗取学生信任,趁机盗走学生财物的案件。 - A) i5 P. f, U" O) k' l7 Y
6 ]" b& ~0 F5 G" p+ O b' M2 q9 ^. f5 [- W
3月20日晚8点,62栋一男生宿舍来了一个陌生人,此人进入一学生寝室后和寝室里的一位同学聊天,同寝室其他同学以为他是这位同学的老乡,均没在意。其间,一位同学因有事出门,回来后发现自己放在桌上的价值千余元的MP3不见了。该同学随即到学校保卫处报案。经过保卫处调查,和陌生人说话的同学既不熟悉陌生人,也不了解此人的真实身份。
7 W7 W4 _; [ E9 j4 O
9 A' r7 R: w) q& w, f1 [6 O' w. c 21日上午8点,又一陌生人来到该校55栋某男生宿舍。当时,宿舍里有三名同学正在睡觉。此人在一个同学的床上坐了约半个小时,上铺睡觉的同学醒来后,以为他是下铺同学的朋友,主动打了个招呼,就继续睡觉。一个小时后,大家醒来发现,宿舍里的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部诺基亚手机不见了,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陌生人是小偷!
7 M n7 A( l7 `. q4 a8 s1 ?+ X/ B' h7 @& r; \( {6 f; p
比较而言,以同类方法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作案的一个小偷就没那么“幸运”了。3月16日晚8时,该校信息工程学院邓同学在回宿舍拿东西的过程中,路过113寝室,正好碰见一名陌生的学生模样的男子从113寝室出来。邓同学当即询问:“你干什么?”陌生人回答:“找人。”邓同学又问:“找谁?”答:“找李健。”邓同学知道113寝室根本就没有叫“李健”的人,而且此时113寝室也没有灯光,觉得此人十分可疑,就一边招呼同学一起将陌生人留在113寝室,一边拨打校园110报警。
$ r* ?3 m/ b0 C0 L
# O, @3 q- O) R, H* p, t' S9 c 保卫处接警后,立刻赶往寝室,将陌生人带回调查,发现此人是武汉某高校城市建设学院大三的学生,经常在武汉高校学生宿舍进行盗窃。事发后,为表扬邓同学“防范意思强,警惕性高,为抓获这名惯偷起了关键作用”,该校保卫处专门召开了一个现场表彰会,并给予奖励。 * c# p) _9 ^5 {9 P; r# i; i
- f' Q; a! x8 V$ s2 r
次品充上品,推销藏陷阱 ; k. U5 E; T: z; K- c
+ c7 |2 G8 ~* V6 `9 p
3月13日,一名30岁左右的女子进入某高校北区学生宿舍,自称是“湖南华泰公司”的业务员,想在该校找人代销手抄笔记本、笔、笔芯,如果这些文具一个星期销不出去,可以原价退回。女子强调公司在该校只设一个代销点,学生如想做代理的话,按照批发价每本(支)5角钱算,必须预付1600元,代销3600本(支)。 4 @7 q& v- Q$ E6 M
% Q7 `+ X8 @) N1 u" m# W* E; e. T
该女子言词恳切,且拿出盖有公司公章的销售协议书。于是,宿舍苏同学与其签订了《协议书》,跟随女子到学校门口取货,并付给了1600元。之后,苏同学发现文具质量、数量均不符合要求,并且女子在该校联系的代销点不止一个,与其联系,对方已不回复。目前,此案已上报公安机关。
/ I* z* v4 H, `. g
5 C+ E8 T3 X4 ~+ \% Y 无独有偶,同一天下午4时,一女子进入另一高校女生宿舍,自称是“雅芳”化妆品公司的业务代理,在高校寻找代销点。女子将代销的前景吹得天花乱坠,一女同学经不起诱惑,拿出1000元钱,购买了20套“雅芳”化妆品。之后,女同学发现化妆品的内包装盒制作粗糙,心存怀疑,于是拿到“雅芳”专卖店检验,发现所购均为假冒产品。与推销女子电话联系,对方接通之后马上挂了电话,之后再也无法拨通其电话。
3 z3 C1 X9 ^( a. X0 j+ h
" x# Z5 s" E" r( @ 出门遇“麻烦”,双眼泪汪汪 6 C; s& s) S; P: |/ l3 j
2 L; {' E$ z4 ?( @1 x. M6 { 3月12日晚,武汉某高校刘同学在学校门口被两女青年拦住,称她们在香港读书,此次来武汉旅游,因银行卡被吞,想借用他的电话卡打电话给她们在该校信息工程学院的网友。打完电话后,她们称网友不在,又向刘同学借银行卡,并当场打电话给家人,让家人将钱打到刘同学的卡上来。随后,她们又称晚上银行不能存钱,她们想去住酒店,需要押金1500元,而且她们的家人也在电话中请刘同学帮忙。
$ y; k& E/ c7 X7 [: n; ~
- ~( J0 [5 z! Q2 A& d8 B9 | 刘同学相信了,取来1000元交给她们(因刘同学卡上只有1000元),并抄下了她们的身份证号码。3月14日,刘同学感到情况不对,便到学校保卫处报案。经查,两女青年提供的身份证号码根本不存在(系伪造)。 # M: r& @0 F6 s @- e& r
' S5 t F E/ D6 k/ [* r 2004年9月11日是某高校开学的第一天。晚上,管理学院新生小李参加高中同学聚会后,独自从学校西二门进校时,一女生走过来和他打招呼。据女生说,她是从北京来武汉游玩的大学生,在武汉被骗钱财,连手机电板也一起被骗了,只剩一部带有摄像头的“三星”手机。她用仅有的几块钱打电话回家,父母准备给她汇钱,但她没有银行卡,所以想借小李的信用卡转一下钱。
0 [9 P( t: Y8 H1 ?4 q' @2 r L& r Y$ h
小李觉得信用卡不好外借,便说没带。随后,女生接了一个电话,说是她哥哥打电话给她,她哥哥有个朋友正巧在武汉办事,让她打个电话给那个朋友。但她手机没电没法开机了,所以就借小李的手机打电话给她哥哥的朋友。女生打完电话后说,那个朋友正在开会,让她先去“长城”大酒店,到了再打电话给他。于是,女生便提出借小李的电话外出一段时间,等事情办好了再把手机还给他。小李担心她是骗子,便不答应。 ; I i" \( S4 U; @
# D/ U) D7 O U+ P 女生见小李不信,就提出把她的“三星”手机押在小李这里。小李见女生急得都快哭了,又想这部“三星”手机比自己的手机更值钱,就把手机借给了她。小李在原地等了好一会,女生再也没有回来,后来发现所谓的“三星”手机只不过是一部模型机。 4 t7 u1 R. z" P. L' u5 ~# ~6 j! l
7 F# M# k0 d: q8 f3 R2 W
事后,小李总结说:“模型机一般比正常机轻很多,颜色较呆板,且多半症状是没电,因为它的电池量很低,仅能维持待机图片。” 4 P( x2 w8 {/ [7 j/ o# o; D
: |& m* v% L4 i# G) m; q 千里传危情,原是骗一场 % G1 H% e; G; s+ n
, j: B' o, [2 O" P1 e6 D3 M
娟娟是湖南邵东县人,现是华中科技大学2002级学生。4月24日上午9点,娟娟的父亲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一男子自称姓张,是娟娟的班主任,说娟娟突患急性阑尾炎,已送到武汉市第一医院抢救,急需5千元医药费。着急的父亲赶忙打电话给娟娟,发现娟娟的手机关机;再打电话到娟娟寝室,无人接听。父亲救女心切,赶紧到附近的银行按照对方提供的帐号汇了5千元钱。
7 T6 E2 Q+ G4 M3 b8 v& _- X! g+ b' K5 [
不久,张某又来电称,娟娟检查出是尿毒症,有生命危险,急需5万元救命。父亲又汇了5万元。当日上午11点,娟娟的父亲再次打电话到她寝室,发现她好好的刚上完课回来,方知被骗。 . R* h5 R$ x' p
( o0 K2 {& `- P 学校得知此事后,立即进行了调查。据学校反映,近期学校已发现了多起类似的骗局。
( u5 Q) ]& k7 J" `2 d) |& Y+ ^7 _4 Z" O
专家指出,利用大学生离家远、信息渠道不畅和家人爱子心切的特点,向家长谎报学生病危或出现意外,骗取家长钱财,这是近来颇为盛行的校园骗术之一。骗子通过大学生的同学录、求职信等材料,能轻易地获得大学生以及家庭的联系方式,这样其行骗也就带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所以经常能轻易得逞。 , `; ]& q" m5 I; l
; X6 `) J8 o) f+ _6 D/ ^
因此,大学生一方面要注意保护个人及家庭的信息,不要轻易把这些信息透露给陌生人;另一方面也要平时多和家人交流,让家人了解自己的学习生活状况。记住:多和家人沟通联系,是防止家人因为自己受骗的最好武器!
% Q* c. K4 v M+ a1 ?9 m(中华网教育) |
|